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学院本学期教职工理论学习精心组织和安排了“匠心守初心,潜心育‘人师’师德师风系列讲座”。2023年4月19日下午1点半在四教B201,由翁敏华教授带来了此次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回望来路四十年》。
翁敏华教授回顾了自己入学、执教四十年来的经历,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里话和感悟。
她回忆起自己读研期间,章荑荪、赵景深、陈古虞三位导师的印象十分深刻,难以忘却,她谦虚地说到,“三位老先生肚子里特殊的曲学,我不能说继承下来了;但是,他们的人格力量、为人处世的态度、做学问的精神,对我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谈起章先生,“发前人之所未发,补前人之所未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作夸夸其谈,追求准确一得”的教诲如在耳边;赵先生对后辈谆谆教导、尽力提携,带领她进入了上海戏曲研究圈,拜识了蒋星煜、章培恒等大学问家,见识了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等表演艺术家的各自风采;陈先生带领她们去周游四方大开眼界,指导论文尽心尽责,那种“结合舞台实际、身段动作讲解”边讲边唱边表演的讲课风格如在眼前。
回忆起后二十年的执教期间,翁敏华教授与众弟子相处得像朋友一般,坦诚相交、互帮互学,最令她难忘感动的是师生代代之间精神的传承,章荑荪、赵景深先生生病期间,她曾在病榻旁陪伴守护,而当她因病做手术期间,众弟子也无微不至地看护、守护、爱护。回忆起这四十年来,翁敏华教授深切地感慨到,“做老师真好,在中国做老师尤其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选择做老师”。
讲座最后,翁敏华教授勉励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好时代,抓紧时间,只争朝夕,力求创造出新的成绩、新的辉煌。
翁敏华教授师德崇高,桃李满天下,时隔多年重回校园进行讲座,在座的老师中有许多都是她当年的学生。听取自己曾经的老师来讲授她人生中求学执教做学问的经验,无不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听讲感想。
周胜南(理论教研室):翁敏华老师的讲座结合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科研经历,在回望人生最重要的这四十年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的缩影,更能感受到党的领导对一代高校教师的关怀和影响。从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到戏曲研究的著名学者,听翁老师的导师对她的指引,再联想到在我本科时大学课堂上翁老师为我们授课、带我们看戏的循循善诱,我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代代研究者师风学风的传承。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为人师表的模范和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品质。
吴冰冰(广告专业):翁老师是我进上师大后第一位接触的恩师。起初对翁老师的印象就是觉得她是一位非常认真的院长,说话、办事都很细致、严谨。后来时间长了,就越来越多地认知了翁老师的知性和感性:课堂上随性而至的秦腔吟叹,诗歌朗诵;她在学术研究中不唯权、不唯势,只唯真、只唯实。在她看似温婉、娇小、柔弱的身躯里却有着铮铮硬骨和侠气。至诚尽性,宁静致远。
颜缤(研究生教务):今天年过七十的翁教授重返美丽的校园,给学院教师分享她的从教从研四十年。翁敏华教授从教从研的四十年里,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她把自己的美好年华和知识、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事业,对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所开辟的戏曲民俗学、中日韩戏剧比较研究等领域,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翁老师介绍了对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的三位导师,从学生看老师,到成为老师看学生,再从老师看老师的三个不同视角分析了她的求学路、从教路、从研路。尊师重教正是翁教授从教四十年的精神写照,这四十年是兢兢业业的四十年,硕果累累的四十年,她为上海文化镀上了一层光辉灿烂的色彩,为伟大的教育之路修筑了精神的长城。
孙也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再一次聆听翁老师的讲座,是又意外又惊喜。翁老师将她从教从研分为前后各二十年,前二十年主要是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和青年学者的学习、教书、作文、进修的过程,是属于她的积累、开拓、布局期。而后二十年,则是翁老师厚积薄发带领学生读研读博,在学术研究上积极进取的为师时期。在讲座的前半部分,翁老师回忆了与自己三位导师之间的点滴之事。三位导师所授不同,但是给到翁老师相同的感受则是学识的渊博。作为戏曲学的专家,三位导师一腔热情要将满腹所学传授给弟子们,不但在课堂上教,更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教。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翁老师在陪同章荑荪先生看病的路上,章先生还不忘一路走一路讲,全是学问,真是不浪费一点的时间。还有赵景深先生为翁老师争取学术资源,陈古虞先生的治学严谨,对于学生们思维眼界的开拓帮助,都让我领略到了师大七、八十年代老教授们的风范。在讲座的后半部分,翁老师更是娓娓道来,讲述了许多自己和所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们的故事。翁老师继承了她的老师们的治学严谨的风格,除了日常治学所带来的丰硕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更难能可贵的是和她的学生们都能把师生关系处成朋友关系,有许多的教学内容都是在结伴相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传授给了她的学生们。相比于比较严肃的教室授课,有着这样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能够更立体的全方位育人。最终,在成果上特别是在翁老师所从事的三个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戏剧戏曲学上,翁老师和她所带的学生们在学术上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是要有非常平和淡然的状态,才能保持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为师态度,翁老师才能于众弟子处成朋友、坦诚相交、互帮互学,在自己病重期间也得到了大家真心的守护和帮助,最后才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回望来路,觉得做老师真好,在中国做老师尤其好”。
听完翁老师的讲座,感触很多,寥寥数语,不能表其精。唯有认真审视现在自身的状态,在这次的主题教育中,给自己的思想扫扫灰尘,轻装上阵,将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做好,才不枉这么多年的每一次讲座。
(供稿、摄影:影视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