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培养系统工程首期结业仪式暨座谈会

作者:发布时间:2021-12-20浏览次数:14

立德树人,师道永恒。音乐学院“学党史、树典型、共成长”青年教师培养系统工程(以下简称“青培工程”)座谈会暨第一期结业仪式于近日在学院小音乐厅举行。音乐学院全体青年教师参加。院长施忠教授、院党委书记高亭出席座谈会并作总结。座谈会由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钢琴系副教授朱昊冰主持。

会上,朱昊冰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学院全体青年教师通过“青培工程”这一平台与载体,在党史学习、教书育人、学术科研、艺术实践中收获的丰硕成果。在随后的青年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中,四位青年教师代表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分享了参加青培工程的所感所得。

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全国“金孔雀”声乐比赛金奖获得者、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导演助理、声乐系青年教师牛启梦从自身经历谈起,讲述其在舞台实践、教学培训、思想理论学习等方面的收获。她表示,通过“青培工程”的学习,她对青年教师的工作和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日后要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文化人,以德示人,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辅导员温海杰作为辅导员教师代表,回顾了在青培工程中的个人学习经历。他表示青年教师是学校与学院发展的新生力量,要以“青培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推动全院协同育人再上新水平。

钢琴系副教授、正在校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挂职副部(处)长的唐钧结合其在学校学工部的挂职工作,探索如何从机制上、体制上、制度上全面保证学生的三全育人工作,从德、智、体、美、劳方面进行五育并举的方式。

正在北京大学访学的音乐理论系副教授李亚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发言,她首先对学院的悉心培养表示感谢,同时表达了对学院的思念,希望未来能和大家共同进步,在专业和学术的探索之路上坚持不懈,不忘初心。

随后,高亭和施忠分别作了总结。高亭对学院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表示由衷的欣慰与感动。高亭说,学院开展的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旨在进一步坚定青年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作为在学生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群体,青年教师的党史教育需要与师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她还表示,未来将为拓展青年教师未来的事业以及舞台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优的平台。

施忠以六个数字进行总结。“一”是学院“青培工程”的一个核心目标,即帮助青年教师成为学院未来的强大力量,让所有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使学院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二”是二个目标,就是要助推教师成长、推动学院发展。“三”是要将舞台、讲台、写字台三台相协同,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展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四”是四位青年教师的发言代表了青年教师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和途径进行发展。“五”是2021年音乐学院五位青年教师学历提升:2位取得国外博士学位,3位考取国内博士研究生。“六”是2021年学院六位青年教师获得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最后,施忠院长表示,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希望青年教师发展地更好、更快,时刻保持作为师大音乐人的朝气,保持不畏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在面对面交流的环节中,青年教师们对领导、前辈以及同事表达了感激之情。教师们表示在青培系统工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跨学科的交流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境界,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还需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教师。最后,青年教师们期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在组织团队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为学院争光。

座谈会最后,由施忠、高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俊为青年教师们颁发结业证书并进行合影留念。

本次音乐学院“青培工程”座谈会暨第一期结业仪式回望了青年教师在参与“青培工程”中收获的成果,展望音乐学院以及学院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为“青培工程”第一期划上完美的句号。在过去的一年中,培训班课程设计主要围绕党建思政、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科研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等版块展开,并辅以青年教师沙龙研讨、学习考察、艺术实践、素质拓展等。“青培工程”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作为自身成长和奋斗的追求,坚持学院“讲台(教学)、舞台(艺术)、写字台(科研)”协同发展、平衡发展这一基本宗旨,为青年教师们做好顶层设计,搭起成长阶梯,引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等,以奋斗之姿投身学校高水平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