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影视传媒学院第三、第六教工党支部共同前往参观了衡复风貌馆、夏衍旧居和草婴书房,活动还特邀人文学院历史系姚霏老师作为嘉宾,对此次寻访红色之旅进行讲解。姚霏老师从徐汇区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讲起,介绍了徐汇区“红色”建筑群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故事,通过瞻仰聂耳先生雕像,叙述其生平故事,使得党员教师们对这位音乐名家的认识更为丰富立体,对艺术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本次寻访之旅参观的第一站是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该区初创于20世纪初,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区。它浓缩了上海万国建筑群的特点,几乎涵盖了各时期世界建筑的各种风格特点。其带有鲜明特点的“老式洋房”,既真实记录下了中国耻辱的殖民史,同时也记录下了革命前辈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故事,令后人警醒。
本次寻访之旅的第二站是夏衍旧居、草婴书房。夏衍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夏衍同志曾翻译高尔基的名著《母亲》,并主办了多份抗战救亡的报刊。创作与革命活动同步推进,在被国民党统治的区域中,多次逃脱反动派的追捕,可谓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作为影传学院的党员教师,参观夏衍同志旧居别有一番意义,称得上是对前辈的精神对接与致敬。
参观完夏衍故居后,老师们来到了相距不远的草婴书房,走进俄国文学翻译大师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留一块墓碑,不如建一个书房”,这是写在书房花园地砖上的一句话。如果没有草婴先生的伟大贡献,中国读者就无法领略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多部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草婴先生的俄语启蒙老师仅是一名俄籍家庭妇女,学习资料又极其匮乏,在如此艰难的学习环境下,能自学俄语成才非常不易,他的学习精神和卓越成就令人感佩不已。
短短两个小时的寻访红色之旅结束了,老师们都感觉到意犹未尽,感慨不已。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党员教师应该铭记前辈、先贤奋斗的艰苦历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事业,为中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供稿、摄影:影视传媒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