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6月10日当天,我校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金叶、刘扬、吴旭东、桂好好领衔锦瑟江南丝竹乐团,参演“园林丝竹·山水清音:2023江南丝竹沉浸式观演音乐会”。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群艺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我校音乐学院、松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松江区中山街道办事处主办。音乐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民乐系系主任和音乐理论系副系主任和师生们从校园来到“上海之根”松江,踏上非遗传承与非遗弘扬之路,在融合方塔古典园林内在气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一出“丝竹园林相和,非遗技艺传承”的曼妙声景。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南丝竹各传承基地负责人和我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江南丝竹是长三角地区的代表性乐种,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作为一个以丝弦、竹类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形式,其乐器组合灵活多变,曲调优美淳朴。江南亦以园林美称著,“园林成后教歌舞,子弟两班工按谱”,音乐与园林相互映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情趣。因此,音乐会以“赏景+品乐”的模式,融合古典园林艺术生态与沉浸式观赏体验,使演奏者与观赏者都不再局限于剧场、舞台,而是以一种面对面的方式,近距离地互动交流。
竹笛专业教师刘扬领衔锦瑟江南丝竹乐团演绎的《春日景和·万年欢》,奏响了音乐会序曲。该曲选自昆曲传统器乐曲牌【春日景和】与【万年欢】,由著名作曲家孙建安应锦瑟江南丝竹乐团之邀重新编配,首演于当日。乐曲旋律绵长优美,极富诗意,听众们沉浸于乐曲渲染的氛围之中。
白居易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以诗之形式记下了江南之美,著名作曲家顾冠仁以乐之形式谱写的《江南美》又会如何呢?在锦瑟江南丝竹乐团指导教师、扬琴专业青年教师桂好好的带领下,乐团演绎的这首《江南美》清新活泼、默契十足。一曲终了,在场听众掌声连连。
当观众们闲庭信步,步入堑道,只听笛声悠扬,原来是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娄殷音演奏的《姑苏行》。此曲原表现的是古城苏州的秀丽景致与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时在方塔园树荫环绕的堑道中奏响意味悠长。
音乐会中场休息之际,听众与游客们前往心之园前庭,体验“非遗”项目叶榭竹编、手鞠、顾绣、古法末茶制作工艺等。随着人潮走入心之园,可谓“园中有乐,乐中映园”。这里所呈现的三首古曲,皆由锦瑟江南丝竹乐团演奏,师生们所使用的都是经过复原、修复而成的明清丝弦乐器,让现场听众们充分地感受到属于丝竹的“历史回响”。
文曲《青莲乐府》由琵琶专业教师金叶用仿清宫琵琶领衔演奏,曲调柔美古朴。
《灯月交辉》由二胡专业教师吴旭东领衔演奏,他手上演奏的这把胡琴,是已故江南丝竹国家级传承人周皓先生传下来的丝弦二胡。丝弦与古建交辉相映,一幅江南风情活现眼前。《霓裳曲》由学生马雪琪、秦羽菲、袁嘉琪、王皓共同演绎,旋律温润典雅,清丽飘逸,是沪上丝竹文曲精品。
丝弦清音的隽永灵动安抚着听众和游客们的心,即便是天气炎热的下午,走入园林赏景,耳边响起着丝竹声声,江南之乐、江南之园林、江南之非遗、江南之魅力在此间尽情展现。
丝竹园林更相和,群英荟萃作新声。本次参演园林丝竹沉浸式音乐会,充分展现了我校音乐学院青年师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更是上师大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生动体现。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学术策划之一,我校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副系主任李亚副教授说道:“音乐会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全新的舞台实践,就是想让‘非遗’真切地回归到我们身边,让青年一代通过‘非遗’音乐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意识到,‘非遗’并非古老的、陈旧的,而是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当代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参演学生娄殷音表示:“这次沉浸式演出,也是给予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了解非遗,并且对它产生兴趣。”我校音乐学院院长施忠教授总结道:“音乐会以江南丝竹邂逅古典园林这一新颖形式,积极响应着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体现着我校艺术学科对于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力量能够参与到江南丝竹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之中。”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